歡迎對「生命教育」有興趣的"朋友"或「喜歡說故事」的"您",隨時來坐坐^0^

歡迎對「生命教育」有興趣的"朋友"或「喜歡說故事」的"您",隨時來坐坐^0^


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從在地故事 看見生命的可能

新聞連結
從在地故事 看見生命的可能-2011/12/05台灣立報


◎轉載/2011-12-05 台灣立報
文向教育基金會蒐集台灣在地的典範素人故事,出版生命教育叢書、拍攝紀錄片、培訓故事志工,分享身心障礙、逆境重生及志願服務類型的動人故事,讓生命教育遍地開花;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多年來修繕花東地區學校圖書室,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,這些民間團體長期深耕文化教育,教育部特別邀請分享成果。
2011教育基金會年會」5日舉行,教育部邀請表現良好的非營利組織進行亮點計畫分享,分為藝術類、閱讀類、多元文化類、品格類,共8家基金會分享經驗。
屬於品格類的文向教育基金會,2007年成立,透過各種社會服務機構,尋找各類型典範人物故事,包括身心障礙者,或遭逢失婚、災變後重新站起的人物,基金會以紀錄片、漫畫書、攝影書等多媒體呈現,培訓故事志工,從家庭、社區,走向學校、企業,讓這些激勵人心的故事被更多人看,甚至邀請故事主角現身與民眾互動。

陳碧蓮面對病痛不屈撓

文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毅夫記得,曾有位罹患皮肌炎罕見疾病的女士陳碧蓮,從國小五年級發病後,因曾骨頭變形遭同儕嘲笑而自卑,一度走上絕路,後來她不放棄生命,到醫院擔任志工,也進入市場調查公司工作,她的故事被基金會拍成紀錄片,到社區、學校分享,曾在一場親子讀書會上,一名4歲的女孩聽完故事,畫了張大鯨魚圖畫送陳璧蓮,天真地說:「因為奶奶說吃魚對骨骼好!」陳璧蓮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溫暖,希望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
閱讀推手助孩子找回信心

1996年成立的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動閱讀,基金會花蓮事務所主任詹清壽表示,看到許多部落學生因經濟弱勢、加上隔代教養,學習嚴重落後,2004年開始基金會在花蓮偏鄉地區開設課輔班,曾有一名小朋友處於單親家庭、父親忙於工作無力教育孩子,這名學生三年級還不識字,基金會請老師每天下課為學生課輔2小時,這個孩子學業進步迅速。
詹清壽表示,基金會看見花東偏鄉小校硬體資源極度缺乏,學校缺少圖書室或書櫃破就不堪使用,僅能把書籍堆放在教室角落,基金會在2009年開始為學校修繕圖書室,募集經費買新書櫃、書桌,更引進1萬多本新書,幫助63間小學成立圖書室,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讀書環境,也提供老師示範教學空間。為了鼓勵閱讀,基金會培訓一批部落故事媽媽,提供她們工作機會,鼓勵她們成為部落閱讀推手;在基金會的努力下,今年基金會服務的國三畢業生,162 人中有70人進入優質高中,升學率大有進步。詹清壽說,基金會以「第二春」命名,鼓勵更多人走出家庭,將心力奉獻給更多需要關懷的人。
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致詞時表示,教育部主管的教育事務基金會有687家,今年度共計有174家基金會發放獎助學金,再加上地方教育基金會,目前共有2千家基金會為社會服務。吳財順感謝民間教育團體深入偏鄉服務,彌補地域資源的落差。


沒有留言: